奥斯曼帝国300年衰落史,谁让它由盛转衰?最后竟被土耳其灭亡?

然而,1683年7月14日,奥斯曼帝国派遣了15万大军进攻维也纳。当时,由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一世领导的奥地利军队主力已经撤离,维也纳城内只剩下1.5万名守军。尽管奥斯曼军队在兵力上占据绝对优势,但此时的欧洲军事革命已经开始显现,奥斯曼军队虽然人数众多,却无法突破装备更加精良的维也纳防线,这场围攻持续了近两个月。就在围城战进入关键时刻,奥地利的盟国纷纷集结军力,9月12日,4.7万奥地利与德国的联军以及波兰的支援部队发起了反攻,彻底击溃了奥斯曼军队,打破了维也纳之围。

这场战斗中,奥斯曼军队的伤亡达到约3万人,另外还有5000至1万人被俘。自此,奥斯曼帝国失去了在欧洲大规模扩张的能力,接下来的几十年内,帝国遭遇了更多的挫折,最终在1699年与欧洲签订了《卡洛维茨条约》,将匈牙利、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乌克兰和希腊的部分土地割让给奥地利、波兰和威尼斯等国。这是奥斯曼帝国历史上首次向欧洲国家割让领土,标志着其国力的急剧下滑,衰落的进程开始加速。

进入18世纪初,奥斯曼帝国在奥地利和其他欧洲国家的持续攻击下,进一步丧失了大片领土。尤其是1717年失去巴尔干地区的重镇贝尔格莱德(今塞尔维亚首都)后,奥斯曼帝国的衰败愈发明显。尽管在1735至1739年的第四次俄土战争中,奥斯曼帝国成功击败了俄罗斯和奥地利联军,夺回了塞尔维亚、波黑和罗马尼亚部分领土,但这并未能扭转其衰败的局面。

与此同时,沙俄的崛起对奥斯曼帝国构成了越来越大的压力,尤其是彼得大帝改革后的俄罗斯,发展迅速,奥斯曼帝国也开始意识到国内改革的紧迫性。为了应对外部威胁,奥斯曼帝国在教育与技术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如建立伊斯坦布尔理工大学,设立炮兵学校。然而,改革遭到了国内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炮兵学校在宗教势力的干预下关闭,奥斯曼帝国的现代化进程停滞不前。

直到19世纪末,奥斯曼帝国苏丹塞利姆三世继位后,才开始推行军事现代化。然而,改革同样遭遇了传统力量的强烈抵制,特别是传统的耶尼切里军团。在公元1807年,耶尼切里军团发动叛乱,塞利姆三世被杀,奥斯曼的改革再次陷入困境。直到1826年,马哈茂德三世成功解散了耶尼切里军团,才为帝国的现代化提供了新希望。

然而,随着国力的日益衰退,奥斯曼帝国在欧洲的影响力急剧下降。1804年,塞尔维亚在奥斯曼帝国的支持下爆发了民族起义,尽管奥斯曼军队在1813年一度收复贝尔格莱德并进行了血腥镇压,但塞尔维亚民族独立的渴望并未熄灭。几年后,塞尔维亚再次起义,攻占贝尔格莱德,并最终成功争取到了自治权。随后,希腊在1821年爆发了独立战争,虽然初期由于内讧陷入困境,但最终在欧洲三大强国的干预下,希腊成功获得独立。

奥斯曼帝国的衰退还伴随着北非领土的丧失。1830年,法国入侵并占领了阿尔及利亚,紧接着,奥斯曼埃及总督阿里因未得到奥斯曼帝国许诺的支持而叛乱。尽管奥斯曼帝国借助沙俄的帮助,暂时平定了叛乱,但埃及和苏丹地区的脱离已成定局。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惨败后,奥斯曼帝国成为了欧洲的“病夫”。塞尔维亚、摩尔达维亚、瓦拉几亚和黑山等地区在19世纪逐步摆脱了奥斯曼的统治,甚至在1878年,波黑被奥匈帝国占领,英国也从奥斯曼手中获得了塞浦路斯的管理权。

进入20世纪后,奥斯曼帝国的衰退加剧,许多地区相继失落。1908年,奥匈帝国正式吞并波黑;同年,意大利进攻并占领了利比亚。奥斯曼帝国不仅在巴尔干战争中彻底失去领土,甚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迅速被卷入战争并陷入困境。最终,在战败后,奥斯曼帝国的首都伊斯坦布尔被英法等国占领,帝国正式宣告解体。

此时,土耳其的凯末尔领导的国民运动开始崛起,拒绝接受《色佛尔条约》,发动了持续五年的战争,最终胜利,迫使英法等国重新划定土耳其的边界。1922年,奥斯曼帝国的最后一位苏丹穆罕默德六世逃离土耳其,土耳其共和国宣告成立,奥斯曼帝国历史正式画上句号。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