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近代的三次灭国
18世纪后半期,波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受当时西欧“启蒙运动”的影响,中小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联合发起爱国革新运动,为维护自身的统治,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决定进行武装干涉……
第一次瓜分
1772年5月,俄罗斯帝国、普鲁士王国、奥地利帝国三国在彼得堡(今俄罗斯圣彼得堡)会谈,在同年8月5日签署第一次瓜分波兰的条约。根据该条约,波兰丧失了约35%的领土和33%的人口,波兰成为俄、普、奥的共同保护国。
1793年1月23日,俄、普在彼得堡签订第二次瓜分波兰的协定,经过两国的第二次瓜分,波兰的国土面积仅剩20万平方公里,人口只有400余万,内政外交被沙皇俄国所控制,成为了沙俄的傀儡国。
1795年1月3日,俄、奥签订第三次瓜分波兰的协定,同年10月24日,普鲁士也参与协定签署协定。根据三国所签署的协定,波兰领土被全部瓜分。至此,存在了800多年的波兰宣告灭亡,在欧洲地图上消失了123年之久……经过三国的瓜分,沙俄占领了62%的波兰领土,普鲁士夺得了20%的领土,奥地利夺得了18%的领土。
第二次瓜分
公元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加冕称帝,把共和国变成帝国。在位期间称“法国人的皇帝”,对内他多次镇压反动势力的叛乱,对外积极扩张领土,与沙俄、英国、普鲁士等国组成的反法同盟多次进行较量。
拿破仑在1805—1807年期间一系列辉煌的战役中打败了奥地利、普鲁士、沙俄等国时,波兰人坚信他们已经找到了属于他们的救世主。拿破仑占领华沙不久,波兰人蜂拥而至,开始积极支持拿破仑的事业,踊跃参与拿破仑的远征军。
1807年拿破仑在波兰中部建立华沙公国,作为法兰西的一个卫星国。1815年,拿破仑再次率领法军与反法同盟进行激战,最终拿破仑兵败滑铁卢,被流放圣赫勒拿岛,华沙公国也最终被反法同盟肢解,其西部土地成为波兹南公国,受普鲁士管辖,在克拉科夫成立了中立的克拉科夫共和国(也称克拉科夫自由市)。在其主要地区成立了波兰王国,由俄国沙皇兼任波兰国王。波兰再次亡国……
……
第三次瓜分
1917年11月(俄历1917年10月),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宣布成立苏维埃政府。1918年8月29日,苏俄政府颁布法令,宣布废除俄罗斯帝国与普、奥签订的关于瓜分波兰的一切条约,承认波兰人民享有“独立和统一的不可否认的权利”。与此同时,1916年11月,德国政府也许诺建立“独立的波兰国家”……
1918年,同盟国战败,德国、奥匈帝国趋于崩溃,为波兰的复国形成了有利的国际条件。10月28日,奥占区的波兰爱国者在克拉科夫成立了“波兰清算委员会”。11月7日,社会民主党人在卢布林成立了波兰共和国临时人民政府。10月23日,华沙组成了波兰政府,波兰宣布复国。
……
从1938年10月起,时任德国元首的希特勒向波兰提出波兰走廊的问题,并向波兰政府发出战争威胁。
1939年8月23日,苏联与纳粹德国在莫斯科签订一份秘密协议,即《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939年9月1日,德国发动闪电战突袭波兰,迅速侵占波兰大部分领土,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爆发。1939年9月17日,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以建立东方防线为由,命令60万苏联红军越过苏波边界,进攻波兰东部,占领了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等地区。9月18日,苏军与德军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会师,苏、德两军以皮萨河—那累夫河—维斯瓦河—桑河一线为界瓜分了波兰。9月28日,德军攻陷首都华沙,波兰第三次亡国。从此,波兰人民为争取国家独立与法西斯势力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1944年7月,波兰全国人民代表会议在海乌姆(波兰城市)组成了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颁布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七月宣言》,宣告波兰新国家诞生。
同年,在苏联的支持下,波兰建立了无产阶级共和国,即波兰人民共和国……
受“东欧剧变”的影响,1989年12月29日,波兰议会通过新的宪法修正案,将国名改为波兰共和国,并更改国徽,波兰人民共和国从历史上消失……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