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剑饰的发展演变及拍卖成交价格

玉剑饰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珍贵玉器,主要用于装饰剑和剑鞘。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周晚期,并在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兴起,汉代达到鼎盛,之后逐渐衰落。

玉剑饰由四个部分组成,包括:

剑首:位于剑柄的顶部,通常呈圆形或扁圆形,表面常刻有精美的纹饰,如云纹、龙纹等。

剑格:位于剑身与剑柄之间,形状多为菱形或长方形,中间常有一穿孔,用于固定剑身。

剑璏:位于剑鞘上,用于固定和悬挂剑带,形状多为长条形或弯月形,一端有穿孔。

剑珌:位于剑鞘的末端,形状多为梯形或椭圆形,表面常刻有吉祥图案或文字。

玉剑饰不仅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也是古代贵族和武士的珍贵配饰。它的制作工艺复杂,需要经过选料、切割、打磨、雕刻等多个环节,体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台湾故宫博物馆 战国 玉璏

玉剑饰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初步形式到汉代的高峰,再到后来的衰落和复兴。以下是详细的发展阶段:

台湾故宫博物馆 西汉 玉珌

春秋战国时期:玉剑饰最初只是简单的玉块或玉片,用于装饰剑身或剑柄。随着时间的推移,玉剑饰逐渐发展出更为复杂的形状和图案,如圆饼形的剑首和带有兽面纹的剑格。

春秋玉璏

战国玉剑珌台湾故宫博物馆 战国玉珌

汉代:汉代玉剑饰达到高峰,不仅数量众多,而且造型各异,工艺精湛。

玉剑饰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细节和装饰,常常采用浮雕、镂空等技法,使得玉剑饰更加精美绝伦。例如,汉代的玉剑璏和玉剑珌在造型和装饰上都有显著的发展,玉剑璏通常镶嵌在剑鞘上,用于穿带佩系,而玉剑珌则装饰在剑鞘的末端,形状和纹饰多变。魏晋南北朝至唐宋:剑饰逐渐衰落,唐宋时期的墓葬中几乎没有出土记录。宋 白玉 螭龙纹剑璏 杭州宋代玉器博物馆藏

南宋至元 玉剑珌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明清时期:由于好古之风盛行,古玩商们为了牟取暴利,仿制了一大批伪品,但制作工艺和纹饰琢磨等方面仍有不少破绽,收藏价值不大。青玉夔龙纹剑珌玉剑饰的发展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审美观念和工艺水平,也体现了玉文化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战国 青铜剑带高浮雕螭龙纹玉剑饰

尺寸:长47.7cm;剑格宽7.7cm

估价:HKD 80,000 ~ 120,000

成交价:HKD 566,400

西汉 玉镂空螭龙灵猴纹剑珌

长7.5 cm

成交价:1,062,500 港元

2017年11月29日 香港佳士得 2017秋季拍卖会 养德堂珍藏中国古玉器 (Lot 2773)

西汉 玉螭龙纹剑饰一套三件及玉勾云纹剑格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