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佑德国创变之旅,感受匠心成就公益之美

腾讯微信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爱佑德国创变之旅,感受匠心成就公益之美

2017-12-18

为帮助爱佑创客伙伴机构在创业初期拓宽思路,探索社会企业创新多元的战略思考与业务模式,通过深入交流学习,更好地了解世界同行的业务模式,获取更多国际资源,2017年11月28日- 12月1日,爱佑赋能社海外营开营。本次,爱佑再度联手 Ashoka,带领伙伴机构赴德国深入交流学习。


webwxgetmsgimg (4)_副本.jpg


此番同行的伙伴有深扎丽江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资深前辈;有顶级银行外企辞职后全身心投入公益的商界精英;有罗德学者哈佛法学院福布斯人物的标杆青年;也有毕业两年筹款每年千万的90后公益新锐……虽然年龄和行业跨度很大,但大家畅谈甚欢。


经过转机,飞行12小时之后,终于抵达柏林。


这座城市在理性寡言中,隐藏着一股强大的感性爆发力,这份气质智慧而忧郁,让大家充满期待。


本次行程共4天,参访的7个组织分别聚焦不同板块:种族融合、流浪青少年援助、城市绿色生态关注、食物节约、边缘残疾群体扶持、能源节约、教育创新。大家收获满满。


专注源于匠心


_1011559_副本.jpg


走访完多领域的优秀机构之后,大家感触最深的是:匠心,是成就卓越的力量。


用环保动员切入做土耳其移民融入的机构 Yesil Cember,花了十年时间,才在德国拥有了一百多个志愿者,覆盖了 12 个城市,创始人 Gulcan 也是 Ashoka Fellow,是位已经年过六旬的老人。流浪救助机构  Karuna 与大名鼎鼎的“寂静中对话”也已经走过了近三十年的光阴。CO2 Online 在节能环保上也已经耕耘了三十多年。即便今年才成立的过期食品网络售卖项目背后的创始人也是一位已经践行多年不持有消费观(五年不花钱生活)的网络红人。


大家留意到这些优秀机构的规模化路径,几乎没有一家是在三至五年的短时间里做到规模化的,往往是经历了一个打样积累的过程,而且难能可贵的是他们都在自已的领域不断地进行了深耕。


好的社会创新一定要规模化,但规模化只是公益的结果,而不是目标本身。Vision & Action,持久的坚持和热情,一颗历经岁月打磨的匠心,相信世界会因为自己的努力而变好一点,让他们有如此的成功。


高效执行力


_1011756.jpg


令大家印象最深的就是救助流浪人口的机构 Karuna。 一进门大家就看到家一样的办公环境,充满艺术感的上下两层房间处处为可能到来的流浪儿童创造归属和亲切感,也彰显组织理念。


创始人 Jorg Richert 从 19 岁起用 27 年的时间,经营这家救助流浪人口的机构,为流浪的青少年提供陪伴与就业机会。沧桑、乐观、坚定都被岁月刻在了这位创始人的皱纹里,但迎面绽放的却是温暖、包容、亲切的笑脸。他营造的场域,让每个人都觉得温暖、安全、备受支持。


这位创始人高中毕业、连英语都不会讲,凭借一股劲儿,做成了这家改变众多人命运的机构。


与他交流后,大家不禁反思:“我是不是要再进修一下专业知识才能做好社会创新?” 、 “我是不是应该历练多一点,让自己更优秀才能做社会创新?” 、 “ 等我经济条件富足了,再投入社会创新是不是更合适一些?”……这些曾经的想法多么幼稚。


不要等,想到就去做。只有投入其中之后,你才能水到渠成地获得你需要的能量储备;等一切都具备了再去做,你也许永远都没有机会真正投入。所以这句slogan意义深刻: Just do it。


赋权动员的力量


_1022010.jpg


致力于促进土耳其外来民族在德国的种族融入的组织 Yesil Cember,通过建立社区陪伴体系,在环保方面对土耳其外来民族进行倡导,举办各类线下活动促进社区归属感。该机构所动员的全德 120 个志愿者,通过一种赋权链接的方式,让大家自主制地开展活动。


这充分体现了公益链接与动员的力量。这种动员也体现在两个环保项目以及果树地图项目里。


而“寂静中对话”更是创造了一个体验场景,全程听不到、不能说话,在一位聋哑引导师的带领下,大家与残障人士完成了优劣势角色互换,体验不一样的人生。


这些可敬的社会创新者抓住社会问题的核心,用无比深厚的热忱、同理心和包容心进行赋能的共创,再乘上耐心和时间,产生真正的意义。


平等参与


公益需要筹款,但最终改变世界的力量不是钱,而是人。真正的改变在于改变人心。如何改变人心?大家在这些优秀项目里都看到了平等参与的力量。


Jorg Richert 在分享时邀请了两位获得过他们帮助的年轻人登台,他们打扮比较前卫,表达有时也不太得当,但创始人及其他伙伴始终保持着微笑,鼓励他们表达。Karuna 也一直坚持站在受助者本身的角度去给他人提供服务的理念。


果树地图项目基于 Google Map 建立了一个网站,任何人在任何地方看到一棵公共果树,都可以在谷歌地图上相应位置标记出来,让其他人看到和采摘。通过一张地图让居民可以分享社区里的果树,成为真实版“偷菜”。人与环境产生链接,拥有“自家后院”的自豪感和主人翁感,在体验中发现身边的美好,人与自然和社区更加融合。


致力于从事气候变化问题咨询的机构 CO2 Online  通过线上平台的监测,提醒民众每月的能源消耗情况。同时,机构提供有针对性的在线交流、线上宣传活动、节能减排检查、竞赛和线下宣传活动,帮助家庭节能并减少碳排放量,让地球变暖这个宏观问题变成了每个家庭的节能数据,每个公众都可以从一张小表格上体会到环保的重要性。


公益插上科技的翅膀


在参访中,大家注意到科技元素已经渗入公益领域当中。救助流浪人口的机构 Karuna 利用 Google Map 技术开发了一款简单易用的APP来帮助有需要的群体更便捷地寻找到安歇之处;Mundraub 的果树地图也是结合 Google Map 发动公众的力量,纳入了全球近 5万个果树点/区域,实现了规模化和人人公益的理念。


在参访教育创新机构 Schule Plus 时,大家分别体验了创意课程(3D打印等)、视频教学(职业化教育)、虚拟现实企业参观。Schule Plus 团队已经在研发可以直接利用手机观看的简易版VR影片,可大量应用于学校中,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某一个职业所包含的工作内容,亲身的感受之后更加清晰自己是否喜欢和想要选择这个职业。从而在进入社会之前,做好前期的职业准备。


虽然中国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已经明显领先于德国,大家早已体验过这些炫酷科技的新奇,但大家也深切地感受到,国内的互联网科技还没有规模化的在公益领域使用。只有将公益插上科技的翅膀,才能迸发出无与伦比的生命力,发挥出想象不到的影响力,让未来拥有更多可能。


世界是一个整体,所有我们面临的社会问题,都不是单独存在于一个国家。能够看到不同的可能性和潜在的合作性,站在全人类的角度思考问题,是我们打开国际交流大门的意义。


文化、制度差异所构成的社会视角不同,导致民情各异。当单一的二元对立习惯性思维与多元共存的社会形态对比,如何规避简单的技术创新复制,接受普世价值熏陶的人格深化,需要我们不断去学习。


大家在参访中看到了黄金圈法则中的 What 和 How,但归来感受最深的却都是 Why。比起方法和模式的借鉴,更重要的是看到了那些在路上行进的人,他们的恒持和笃定,他们的自信与乐观,他们脚踏实地、深耕细作的工匠精神。


公益就是与时间做朋友,激发人心的力量,最终让改变发生,牢记为什么出发,然后一路向前。


_1022047_副本.jpg


伙伴感言


周颖 上海杨浦区赋启青年发展中心

“同理·使命·时间”,很感谢爱佑和阿育王的精心安排,Yesil cember 10多年通过不参与政治的环保来促进土耳其移民的社会融入,Karuna 27年永远把服务的流浪儿童放在所有方法的首位。男神女神让我看到自己未来可能的样子。


王赛 益桥

有幸在德国参观领先社会企业,启发很大。给大家举几个例子:一、用新方法来招募德国土耳其移民参与当地环保工作,促进社区融合;二、通过黑暗中对话的体验和就业模式来打破“我们”和“残障人”之间的障碍,从而打破人的偏见……在整个过程看到一种平等对待弱势群体的精神,赋能他们成为社会新的一种可持续力量。


荆攀 北京为华而教公益发展中心

跟着爱佑寻访德国的阿育王,没想到十多年前看的《如何改变世界》一书中提到的阿育王能够和我们面对面交流。在土耳其聚集区里面听女神讲如何通过环保教育来促进移民融入,在温暖的小屋里听男神讲述德国流浪人群的救助工作和创新……


周洋 上海多阅公益文化发展中心

这周的德国公益创新营收获满满,前三天看到了残障、环保、社区、青少年救助等多个领域的机构。这次合作安排的机构是阿育王,他们所出版的《如何改变世界》十几年前我就看过,是我了解公益和社会创业的第一本书。融合、赋能和时间是我这几天最大的体会……


(本文由参访伙伴周洋、宋超供稿,经爱佑整理编辑)

京ICP备14003698号-1